阴历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二日(阳历2017年9月12日)晚吉时,原湖南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现长沙市常宁商会名誉会长、秘书长唐日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八岁。
突兀之间,一颗充满正义而富有爱心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就此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一位尊敬的长者、师长,一位人生路上的导师,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商会同仁万分悲痛,却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呜呼,天堂添唐公,人间失英才,悲天恸地,山河呜咽,湘水含恨,宜水成殇。
回想历历往事,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如今追忆唐老一生的光辉历程,用言语用文字都无法表达万分之一,粗浅的笔墨难描追思之情。
一、睿智卓越,一代楷模写人生。
唐日新,男,常宁市人,汉族,194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68年高中毕业于常宁二中。1971年提干。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
1987年3月至1999年6月先后担任省委宣传部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
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担任省委宣传部企业宣传处处长,兼任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省企业文化建设协会秘书长、省政工系列职称评审办公室主任;
曾任省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思想文化教育、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课题:先后承担并为主起草《湖南省“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10余项课题,其中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被省委以文件形式转发的有3项,进入省委宣传部决策,被省委宣传部以文件形式转发的共6项,被列入省社科规划课题的2项。
主要成果:先后主编、编著、合著各类著作16部。代表性著作是《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和《国民素质论》;公开发表论文、调研报告1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中央报刊发表论文8篇,在《湖南日报》等省级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共计发表各类著作、论文,调查报告约300万字。
获奖情况:研究成果奖励6项,其中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二等奖3项;获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在省委宣传部研究室负责信息调研工作期间,还先后采写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信息和调查报告,1991年至1998年先后7次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信息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湖南省理论学习先进个人,并多次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唐老的一生,有他的同事及领导朱有志老院长含泪写的挽联作为他人生的写意:
岳麓山下学子求是杂志作者社科院里领导信奉马列是战士;
政治领域同志生活之中朋友年龄序列兄弟遵从仁义乃真人。
二、正直廉洁,两袖清风道风骨。
唐日新同志贵为厅级领导干部,至死时还住在一套原来在省宣传部任职期间、单位分配的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小居室。说到这个话题,他的女儿挥泪回忆,说当初社科院有指标房时,身为副院长的唐老,完全有分房的资格,因为僧多肉少,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分不到房子,唐院长高风亮节,将他的指标房让给了其他更需要房子的同事,这种胸襟和格局,岂是一般人所能为?!
唐老贯爱助人为乐,却不图回报,有需要帮助的同事、朋友、乡亲,无不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但他从不收人钱财。他生前经常用最朴实的语言跟我们道家常:我帮人家忙不图人家钱,如果那样的话我早就发财了,钱够用就行;别人有钱是别人的,人家赚钱不容易,也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因为唐老生前的清正廉洁,才有了万人空巷为之送行的情景。
唐老的生活作风一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居庙堂之高却清廉如水。生活上要求简单,不爱大鱼大肉,偏爱萝卜白菜;不爱锦衣华服,偏爱芒履布衣。还时常教导我们要保持谦逊简朴的生活作风,特别是不要铺张浪费。他身上有一件他女儿送的毛线衣,每烂了一个洞就叫女儿补缝起来再穿,补了又补,舍不得丢掉,穿了一年又一年。过冬外套,在他身边工作的人都看得到,就只有一件棉衣,稍冷时就拿出来穿,一般都是穿着女儿送的那件补了又补的毛线衣。他就此还经常跟我们说,衣服穿着不冷就行,吃饭呢,不饿着就行。一位厅级领导干部如此不讲排场、不图奢华、两袖清风,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三、德行高尚,三生有幸为乡友。
唐老又是一位心地善良、深情厚谊的好领导好长辈,他在退休之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情怀家乡”的常宁人,在晚年继续发挥余热和卓越才智。他带着一个为在长工作、创业、学习的常宁游子创建一个大家庭的目的,从最初牵头组建长沙市常宁同乡会,到筹建现在的长沙市常宁商会,为常宁老乡在省城撑起一方天空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逢同乡会、商会的活动,他必坚持参加,哪怕拖着带病的身躯,只为率先垂范。就在他走前几天的岳阳行商会活动,他身患严重感冒,我们劝导他在家休息算了,可他依然坚持带病参加。他平时总是跟大家说:商会是个大家庭,大家光出钱还不行,必须抽时间跟家人多相处在一起,才会增加亲情和乡情,才会有机会了解对方,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走之前的那个上午,他还带领我们大家走访新会员杨德义,去他公司了解情况,问询发展。正是在他的精心培育和带领下,长沙市常宁商会才在省城长沙稳稳当当的扎下了根。
唐老的工作作风一贯是严肃认真,积极负责,一丝不苟,对人对己要求都很高,而且实事求是,从来不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每逢商会大的活动和每年年会,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都必定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督促检查,直到看到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他才放心回去休息。记得去年五周年年会庆典活动的前一天晚上,他亲自陪同最后一个节目彩排完毕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节目排练当中,他还玩笑着嘱咐我们:“你们演出活动可不要出洋笑哦”,但当他看完所有节目彩排完后,脸上才露出放心和宽慰的笑容。
他的思想作风却是一贯谦虚谨慎,待人接物平易近人,毫无领导的派头和架势。他同其他同事、商会会员的关系都十分和谐融洽,大家同他相处都感到愉悦轻松,有些会员老乡同他几乎是无话不谈,十分亲近。除了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外,有时还主动向他汇报个人思想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他都能耐心地倾听,给以指导或帮助。于是,很多老乡跟他师徒相称,都源自内心的真诚称呼他为师傅。
唐老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他口才和文笔都很好。因毕业于湖师大中文系,又因为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非常强的文字功底,曾经撰写过许多内容精辟的研究文稿和专题调研报告,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他作为领导干部在大会上作报告,从不让他人代拟讲话稿而照本宣读,都是亲自起草一个讲话提纲,然后娓娓道来。虽然他讲话口音总是普通话中夹杂常宁方言,有些外地干部有时听不大懂,但是由于他事先经过充分酝酿、思考和准备,讲起来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吸引着大家全神贯注地倾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凡是跟他交往过的人,都一致给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印象:谦虚低调,睿智豁达,品德高尚,幽默风趣,乡情浓郁。
唐老的一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一生;是关怀他人、乐于助人,为在长的常宁人民作出无私奉献的一生;也是为了追求真理,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不断求索的一生。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唐老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好同志,失去了一位率先垂范的好领导,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长者。他老人家的逝世不仅是他家家人的不幸,也是我们大家的不幸,更是长沙市常宁商会的一大损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精神永存,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那种亲切感人的音容风貌和光辉形象,以及他毕生在各个领域作出的一系列卓越贡献和辉煌业绩,还有“海纳百川、大爱无疆”的精神风范,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留给了我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这种精神,是常宁人的精神灵魂,将永远铭刻在常宁人的心上,激励着一位又一位的在长常宁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唐院长,更是在这里铭志:作为一名常宁商会人,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唐院长遗志,传承他老人家的优良美德和精神风貌,完成唐院长未尽的遗愿,为实现“长沙市常宁商会更长远更繁荣的走下去”的宏愿而团结、而努力、而拼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永续勿忘!!!
长沙市常宁商会秘书处
2017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