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第
创下多个“第一”
在开国上将中,周士第这个名字不是很响亮,但他的资历显赫,绝对是非常牛的。在我国高级将领中,周士第创下几个“第一”: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孙中山铁甲卫队的第一批成员,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指挥官。
周士第戎马数十年,临阵何止千。大家都知道,周士第就是一位职业军人:“他走到哪儿都是身板笔挺,上衣第一粒扣子一直都紧扣着。”叶挺独立团向来被认为是我党领导的军队的开始,连毛主席都说军史要从叶挺开始写。但实际上,在叶挺独立团之前,还有一支更早的部队。
这支部队,就是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曾名噪一时,成为革命的一面旗帜。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护卫队,但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部队,连经费都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而这支部队的队长,就是周士第,刚刚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
一年后,即1925年11月,以这支铁甲车队为基础,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34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而周士第,则担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成为叶挺的最得力助手。第4军之所以被称为北伐“铁军”,就是因为叶挺的独立团;而独立团之所以这么牛,也是因为周士第的第一营。
1926年12月,独立团被扩编成第4军第25师,叶挺成为副师长,而独立团改编成第73团后,团长的位子很自然地传给了周士第。叶挺的威名几乎有一半是他的。请注意,在73团中还有一个见习排长,名字叫林彪。
八一南昌起义时,叶挺担任第11军军长,下属第25师师长的位子,自然也给了周士第。请注意,在25师中,还有这些人:林彪、陈毅、许光达、王尔琢、周子昆……其中,陈毅是团政治指导员,林彪是连长,许光达是排长。
可见,周士第的资历是非常牛的,早期的地位比十大元帅都要高。
脱党的坎坷经历
为什么到了1955年却只授予了上将军衔呢?这就要从南昌起义的失利开始说起了。
南昌起义失利后,很多人都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在第25师,大多数中级以上干部都选择了离队,作为师长的周士第,也去了香港,在团级以上干部中,只剩下陈毅和王尔琢两个人。
至于周士第为什么去了香港,官方的说法是去香港找李立三汇报南昌起义的情况,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是个谜。不管是什么原因,历史就是这样,周士第离开了第25师,陈毅和王尔琢率领着剩下的人,跟着朱德来到了井冈山,开始了另一段传奇。
请注意,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并称井冈山“四大巨头”。试想,如果周士第没有离开,他应该在什么位置?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周士第就这样与历史失之交臂。
直到晚年时,周士第还对这段经历非常后悔,惭愧地说:“主要是自己无产阶级立场不坚定,南昌、广州起义失败后产生悲观情绪的表现。”当然,党对周士第在早期的功劳是不会忘记的,1933年,周士第参加了19路军的福建反蒋事变,并与红军发生了联系,提出了归队要求。当时的中央以贺龙、聂荣臻的名义复信邀请周士第归来。看到这封落款为“聂荣臻”的信时,周士第眼睛湿润了:原来“家人”一直在挂念着自己。
1935年10月,由罗贵波和董必武介绍,经中央批准,周士第重新加入了共产党,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后来,相继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等职,地位也不算低。
要不是有一段脱党的坎坷经历,指不定十大元帅其中就有周士第的赫赫大名呢
在又入党后,红军中的各种条件都大不如前了,不过,周士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这样的转变,其实,在红军中,周士第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要适应在露天的情况下解决自己的生理问题,在国民党,周士第真正露营外宿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到了共产党后,基本上白天就是在赶路,晚上即便是有小憩的时间也是在一些丛林中隐蔽自己的身份罢了,所以,上厕所的问题就要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了,当然了,周士第毕竟还是贫苦出生的人,适应这样的情况也是相当快的。
值得一提的就是周士第的应变能力以及警惕性,周士第不论是在国民党还是在共产党中,他的警惕性都是相当高的,有一次,他就是在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不远处出现了一道可疑的亮光,当即就警惕了起来,因为周士第这个时候已经感觉到了危险的靠近。
当即就命令自己带领的军队赶紧撤离原地,事后,经过特工拦截的情报,才知道,原来周士第当晚看到的亮光就是敌军派来的潜伏军队,里面的人数不多,但是,一旦被这些人发现,整个军队就会别一网打尽,即便想要突围,都是没有机会的,也就是说,周士第的这一次机警,救下了整个军队,也因为这样,周士第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倭寇日夜胆悬吊
“挺进冀中平原,齐会大败吉田;陈庄巧布战局,歼灭水原义重;雁宿崖设埋伏,阿部规秀命丧……”讲起周士第在华北抗日战场参与指挥的多场战斗,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才雄激动不已。据他介绍,周士第亲历的齐会战斗、陈村战斗、百团大战、黄土岭战役、甄家庄歼灭战等系列抗击日军的战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的经典之战。
1939年4月23日至25日,周士第协助贺龙、关向应组织了齐会战斗。此战,第120师集中2个旅7个团的兵力参战,包围歼灭了日军第27师团吉田大队700多人,取得平原歼灭战的重大胜利。
1943年9月26日,日军第一军第六十九师团第八十五大队和伪军一部900余人,两路奔袭驻兴县的中共晋绥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我军打击下,日军第八十五大队被迫退至兴县的赵家川口。这时,晋绥军区领导机关正在赵家川口研究歼敌问题,周士第提出了“把敌人挤出去”的战术。晋绥军区听取了周士第的意见,在日伪军撤退时,集中近7个多团的优势兵力,采取沿途分段伏击围歼的战术打击日军。为了便于指挥作战,晋绥军区特设立了军区前进指挥所,由周士第负责指挥作战。
10月6日晚,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康宁镇方向南逃。沿途连续遭我军阻击、伏击、追击,已走投无路,只得在甄家庄东南高地上固守起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消灭敌军?”周士第设计将敌军诱出甄家庄阵地,在运动中歼灭。经过3天3夜的连续围击,日军的阵地愈来愈小,伤亡愈来愈大,终于弹尽粮绝。
10日22时,日军顺着山沟向东面突围,正好进入我军设伏的道路。11日拂晓,日军大部分被歼灭,战斗结束。
“甄家庄战斗共歼灭日军700余人、伪军100余人,是对日伪军的又一次歼灭性打击。”谢才雄说,日军原定配合蒋介石反共和向晋西北根据地“反挤”的秋季大扫荡计划,以甄家庄歼灭战的胜利宣告结束了。
“戎马四十年,临阵何止千。敌人未灭尽,斗志更强坚。”这首题为《一个兵》的诗,是周士第将军于1964年所作。诗文浓缩了他文韬武略,戎马一生的革命生涯。
他曾说过,兵,乃保家卫国之士、杀敌平寇之丁,升官发财,贪生怕死,自然统统不应与他有缘。从此,将军就用一生来实践这个“兵”字。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被儿女从八宝山革命公墓移葬于老家——海南琼海,没有墓,也没有碑,只在旁边种了一棵小松树。我是一个兵,一切都是这么云淡风轻。
文章综合自网络
精彩文章链接:
4、他以新身份亮相湖南,就破解商协会发展瓶颈提出八大路径,并曝光中广协负责人惊人内幕!
10、你好,我是湘三协!
12、星光在星城闪烁 ——“二优”“三优”“五优”颁奖盛典火爆长沙
敬请关注《天下湘三协》姊妹网《高峰论谈》
高 峰 论 谈
热点聚焦 ▎高峰评说 ▎我在论谈
初心不改 与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