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毛zd称呼哪位革命家为“邵大哥”?

发布时间: 2019-04-24 来源: 点击率: :

邵式平,江西弋阳县邵家畈人,1900年1月生于农民家庭。1926年5月,邵式平以“北京案后援会湘鄂赣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江西南昌工作。从此,邵式平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由于邵式平在革命中展现出来的才能和贡献,毛曾佩服有加,亲切地称他为“邵大哥”。

毛、邵式平(资料图)

1933年初,中央电令赣东北的红十军到中央根据地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时任红十军政委的邵式平和军长周建屏及方志纯等同志,奉命率军南渡信江。1月下旬,红十军与接应的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在贵溪上清宫会师。

两军相会,邵式平等十分兴奋地与率队前来的朱德、彭德怀、王稼祥一一握手。接着,赣东北红十军列队,接受朱、彭、王等首长的检阅。此后,赣东北的这支部队改为中央红十一军。

随着第四次反“围剿”的不断胜利,邵式平等率领红十一军先后占领了资溪、金溪、邵武、光泽及贵溪信江南部地区,以黎川为中心建立了信(江)抚(河)苏区,将闽浙赣苏区与中央苏区联成一片。

不久,邵式平和方志纯受赣东北党组织和方志敏的委托,带着汇报材料和中共赣东北省委会的报告,赴瑞金向中央汇报赣东北苏区的工作。当他们兴冲冲地赶到瑞金,向党中央主持工作的博古同志递交了一叠文字汇报材料之后,博古皱着眉头,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说:“你们这个材料什么都有,可又什么都没有啊!”

方志纯当即反驳道:“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们赣东北有党,有群众,有军队,这次就带了一个军到中央……”

邵式平见方志纯感情冲动,担心他会与眼前的领导顶撞起来,就以调解的口气对博古说:“请首长再看一下材料,我们改日再来汇报。”

“好吧!”博古仍冷冷地回答。

邵、方二人离开博古后,商议了一阵。决定还是去找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谈谈。

经人指点,邵、方二人来到沙洲坝毛的住处。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毛泽东,身材高大,前额宽阔,蓄一头乌黑的长发,脸庞消瘦,可那一双睿智深沉的目光,却炯炯有神,令人难忘。

“欢迎,欢迎!”毛听了邵式平自报家门式的介绍,情绪兴奋,连忙与邵式平和方志纯紧紧握手。

邵、方二人刚刚坐定,毛便“主动出击”,问这问那。他首先关切地询问了方志敏的近况,并不时插话。他说,“志敏同志与我见面好像有两三次了。一次在广州农民讲习所,一次在武汉,给我印象很深刻。他的革命热情高,考虑问题也很实际,他和你们在赣东北创建根据地的方式是很正确的!”

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毛主席又十分关切地询问赣东北地区各方面的情况。有时候,他还要邵式平、方志纯在地上画个方位草图,以助说明情况。

毛说:“你们那里很好嘛!以武夷山为中心进行发展,大有文章可做!”

三人谈得十分投机,不觉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邵式平见时间不早,主动起身告辞。毛主席竟忘情地问:“怎么,不谈了?”

邵式平笑着说:“你看,天都快黑了。耽误您休息了!”

“哦,我们谈得连时间都忘记了。”毛主席这才笑着说,“真想和各地苏区来的同志多谈谈。你们这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了解的情况最具体也最生动啊!”

毛在与邵、方二人握手告别时,意犹未尽地相约:“明天下午请你们再来谈谈,好吗?”

邵式平和方志纯欣然应允。

第二天下午,毛和邵式平、方志纯见面后,开始便问:“你们那里不是很好吗,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什么要到中央苏区来?”

邵式平答道:“是中央要调的。今年年初,我们带领赣东北的红十军由贵溪上清富南渡信江,说是为了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您不知道吗?”

“哦,红十军不该调中央苏区的哟,你们那里要加强才好嘛……”毛主席声音很低沉,仿佛又陷入深思。

邵、方二人当时以为毛知道一些有关红十军调归中央这一情况的背景,岂料他对这一军事大动作感到惊讶。后来,他们渐渐才明白:1932年下半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苏区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在反“围剿”的军事方针问题上,前线负责指挥的周、毛、朱、王稼祥等与临时中央、苏区中央其他成员发生了原则分歧。在1932年10月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左”倾思想占了上风,“左”倾军事领导人竟把毛同志排除出红军领导岗位。

尽管当时毛同志身处逆境,他仍对全国各地革命武装割据斗争形势十分关注。深思片刻后,他又问邵式平:“主力调出来,家里还有什么部队吗?”

毛把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比喻为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的“家”业,这在邵式平、方志纯听来感到分外亲切。于是,邵式平连连回答:“有,有。”他告诉毛,方志敏和赣东北的党组织,发动群众扩充红军,以各县地方群众武装赤色警卫师为基础,又组建了一个军,赣东北的群众称作“新十军”。毛听了顿感宽慰,连连点头称好。

接着,邵式平、方志纯向毛详谈了有关赣东北地区组织群众暴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当邵、方二人谈到赣东北苏区反“围剿”时,毛兴致更浓,他忍不住站起身来比划,阐述自己对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理解。这时,邵式平兴奋地告诉毛主席:“我们赣东北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常常采取‘扎口子’、‘切尾巴’、‘吃补药’的办法……”

“慢点,慢点,你们这‘吃补药’的一套办法是什么意思?”毛主席兴趣盎然地问。

邵式平解释说:“扎口子,就是在山区与敌周旋,诱敌深入,然后像扎口袋似地堵截围歼;切尾巴,是偷袭敌人的后卫和消灭零星的散兵;吃补药是力争打能够从敌人手中夺得武器弹药的战斗,用以武装自己。”

“好,好得很,生动活泼!”毛听了,哈哈大笑,接着说:“我们这里也总结了16个字,叫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意思都差不多……”毛突然话锋一转,笑着问邵式平:“听说你在赣东北有‘邵阎王’之美称,好厉害呀。你学过军事没有?”

“没有,我在大学是学地质的。”邵式平答道。

“好啊!投笔从戎,现在学会拿枪杆子了。地质学家变成了军事家!”毛高兴地赞许。

邵式平、方志纯又向毛讲述了赣东北军队与地方群众的关系。老百姓的房子被反动派烧毁了,常常是红军帮着重新盖。毛听了连声叫好,并叮嘱说:“要时刻不忘为群众做事。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成为无敌之师啊!”

这天下午,邵式平和方志纯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从弋、横暴动开始,至苏区党政军等各项建设一一作了全面汇报。毛泽东一直饶有兴味地边听边议边记,这为他探索和总结中国革命又增添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在此之后,1934年,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他的报告中热情赞扬道:“赣东北的同志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他们在革命面前是真正负起了责任,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

“打完仗后,还是回去。巩固赣东北。以武夷山为中心发展……”这是毛对邵式平讲的。可是,第四次反“围剿”后,中央就不让邵式平、方志纯等连同所率领的红十军回赣东北了。不久,邵式平就在中央与赣东北两块苏区之间新开辟的信(江)抚(河)地区,担任了闽赣省苏维埃主席。由于邵式平身材高大魁伟,性格既随和朴实又豪爽大方,大家都爱喊他“邵大个”或“邵大哥”。不久,连毛同志见了他的面都唤他为“邵大哥”了。(据《世纪风采》)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