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关于“周召分陕”你都知道哪些典故?

发布时间: 2019-04-24 来源: 燕召文化 点击率: :


陕州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晋地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战略要地。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禹凿三门、紫气东来、周公分陕,更有关云长收周仓,老子著道德。身为陕州人的你,对陕州的典故知道多少呢?

周召分陕



西周时期(3100多年前),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其子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政。当时天下很不稳定,周、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陕”即陕塬,也就是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塬。周公治理陕之东,召公治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


周公和召公在各自的辖区勤政爱民,为周王朝走向安定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周召分陕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成康之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等典故均由此而来。

召公去世后,老百姓怀念他,就经常聚集在这棵甘棠树下,怀召公其人,思清明之政。很多年过去了,都舍不得砍伐甘棠树。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就做了一首《甘棠》诗,后来这首诗被收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孔子说过“思其人,爱其树,尊其人,敬其位”,对召公做了高度的赞颂。千百年来,甘棠树和召公已经成了一种象征,甘棠遗爱的故事代代相传。据统计全国以“甘棠”为名的地方就有一百多个,赞颂召公和甘棠的诗文数不胜数。

周召分陕而治后,召公在自己的辖区内兢兢业业,他经常巡行于乡野,宣扬朝廷的德政,解决百姓的危困。一次在巡行中,地方官员要群众腾出房屋让他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他马上制止了,说:“不劳一身而劳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之后他便在路边的甘棠树下搭了一个草棚,处理政务,听讼决狱,为百姓排忧解难。渴了饿了就吃甘棠果子,累了就在甘棠树下休息,非常辛苦。他“劳己,不劳民;为民,不扰民”的廉政思想,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被尊为中国的廉政始祖。



当年的“周召分陕石”就立于今天的地坑院景区内。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一睹为快吧!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