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
作者:崔明峰
作者崔明峰系中国民生银行家族财富业务中心总经理
近期,与团队及诸友经常研讨家族财富传承问题,同时业内也把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看作未来财富管理的主要战场。可以说,从根本上考虑家族财富的有效传承问题,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而且其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又是何其之大。
那么家族财富传承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传承财富?还是传承财富之外的东西?
现实中我们见到太多兄弟反目、对簿公堂、争产夺权的财富传承失败案例,财富不但没有传承下去,亲情也不复存在。所以,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然而,古语完整的说法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由此可见,家族财富传承中,如果只看到金钱的传承,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财富”的负面力量足以毁掉一切。
要做到“留财富不留隐患”,就必须重视文化的传承,把家族财富打造成“有文化的财富”,用家族文化的力量守护世世代代。
有文化的“财富”才能世代流芳
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好的精神财富 家族精神对于家族、企业和财富传承的意义和作用就好比是一面旗帜,可以指引家族后代的教育和培养,团结家族成员,家族精神是家族独一无二的标识,只要这面旗帜还高高飘扬,即使一时陷于低谷亦可蓄势待发、东山再起。美国学者A.E. Winship在1900年曾作出一项调查,比较了Edwards和Jukes两大家族。前者拥有向善、敬畏之心以及虔诚的价值观;后者则没有任何家族信仰。结果发现,在200年期间,Edwards家族的后人有大批教授、律师、医生、牧师及法官。反之Jukes家族的后人,很多都沦为流氓、酗酒者甚或盗窃犯。
同样地,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名臣王吉的家族可谓中华第一望族。王氏家族秉承清晰的价值观,强调“言宜慢,心宜善”的信念,自东汉起至明清的1700年间,家族出现了36位皇后、36位驸马、35位宰相。
再看犹太人,他们相传了3300多年的宗教文献《塔木德》阐述了犹太人的律法、传统与价值。这些价值观包括为人观的谦虚、忍耐、诚实;处世观的谨慎、团结、幽默;知识观上强调教育、兴趣及数字的重要性;以及对财富的珍惜、保存和传承财富的金钱观。因为这些价值观,犹太人虽在二次大战经历伤痛,但仍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迅速再次冒出头来。由此看来,放诸四海均证明,价值观及家族理念对跨代持续发展有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价值观会影响态度、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终归会影响命运。
《塔木德》(希伯来文:התלמוד,Talmud,为教导或学习之意)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间,记录了犹太教的律法、条例和传统。其内容分三部分,分别是密西拿(Mishnah)——口传律法、革马拉(Gemara)——口传律法注释、米德拉什(Midrash)——圣经注释,内容大约有二十卷到五十卷之多,约两百五十多万字。
家族文化是凝聚家族成员的重要因素 家族传统可以教导孩子认识家族的由来及历史,又或使孩子对家族的文化及信仰背景有所启发,而这些家族传统及故事,在塑造孩子的家族身份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会让他们拥有较高的自信和对家族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同时,家族传统会使家族成员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以及建立信任,亦令大家有更紧密的联系。当家族面对转变和挑战的时候,即使压力可能来自家族内部,家族传统仍能为下一代提供安全感。
家族文化的载体是家族教育 人的培养和教育是传承的重中之重,以家族精神为纲领,培养后代以立身正为首要,再加上知识文化教育和能力锻炼方可成为有用之才。随着家族世代繁衍,子孙后代群体愈发庞大,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感情渐有亲疏之别,尤其是在有家族成员移民海外的情况下,后代成长的社会环境、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导致家族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出现巨大差异,从而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难以达成共识,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不利于家族的团结稳定。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高举家族精神这面旗帜,以家族精神建设和引导后代成员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共同的理想团结家族成员,家和兴万事。
有文化的“财富”才是有力量的
回首中国经济40年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一代企业家的呕心沥血、勤奋创业。时代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时间都到哪里去了”的感慨,甚至有“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作祟。而等繁华过尽,静心思考的时候,历史长河中冲刷、洗练、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优良传统,又何尝不是“家族的力量”呢?研究家族财富传承,会发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优秀家族,能够世代流芳,无一不是坚持和传承了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
每个家族都有独特的历史、理念及价值,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产生不同的家族价值理念,在家族繁衍中去凝练和延续,将家族价值观植根在下一代心中并世代相传,家族发展方可源远流长。
重见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力量 大家如果去逛儿童书店就会发现,书架上摆放最多的书是《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这些儿童读物。现在,大多数中国家庭都在教育孩子诵读这些中国文化。《弟子规》上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孝”“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 俭”“让”,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论语·学而》)即要求弟子首先要学孝悌,为人弟为人子的,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言行要谨慎信实,博爱大众,亲近仁人。
回顾历史,几乎每个经久不衰的中国家族,都在遵循这种传统,并沿袭成自己家族独特的文化,而传统也给了家族守护的力量,形成了家族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正是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力量支撑家族持续辉煌发达。曾国藩是一个传奇,他的家族同样传奇。两百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达20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曾氏家族绵延十代,至今没有出现过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迹,其中的奥秘就是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的家训内容很多,研究曾国藩的唐浩明先生,总结列出了九条家风:“孝”“勤俭”“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心灵活泼”“寒士之风”“不留财产给子孙”“家庭教育要充满温情”“注重小事”“要为孩子做大规划”。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家长的影响和践行中,形成了家族独具气质的家族文化,成为了守护家族的力量,也是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
创业精神是传承的灵魂 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总经理孔庆龙先生在《清华金融评论》上发表的“家族财富管理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从三极互动到三极传承”一文中谈道:“创业精神是传承的灵魂。”家族财富传承中,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文化,但不论文化有多大差异,其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文化灵魂是“创业精神”。俗话说“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衰败”,众多传承失败案例背后的原因与后代安于现状、缺乏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继承是接受和守护,但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相反只有砥砺前行、推陈出新、自强不息,才能基业长青。
李锦记是华人企业的楷模,凭借严格的品质管理、强大的市场拓展和“永远创业”精神,相继建立起蜚声海内外的酱料王国以及中国领军的健康企业。(李锦记第三代传人李文达。)
李锦记的第一、二代创业者在经营中一直秉持着理解顾客、合作互利的经营观念。第三代传人李文达曾结合个人体会,从友人赠予的条幅中摘取了“思利及人”四个字,提炼为治家和经商的信条。“思利及人”,就是做事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在第三代传承人的培育下,家族第四代又进一步将“思利及人”解读为“换位思考”、“关注对方感受”和“直升机思维”三个要点。“换位思考”,即做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
经历两次家变,凭着不懈的创业努力,两次从负资产的困境中走出来的第三代传人李文达,深刻体会到创业对于家族延续、企业成长的价值。他提出“守业是守不住的,只能不断创业、创新”,即是“永远创业”的理念。在“永远创业”的观念指引下,李锦记提出了 “推广中国优秀饮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养生文化”的远大创业愿景,激发更多家族成员参与创业,同时将家族传统的创业纪念仪式不断正式化和制度化,以持续激励后代的创业热情。
用家风家规来塑造家族文化
富不过三代是困扰财富家族的通行魔咒,针对此症,家族财富管理的话题热议度不断攀升,财富管理的各种工具也日益被普及和接受。然而,很多财富家族即便使用了各种工具来隔离、规避风险,家族信托、遗嘱、保险、基金会等一应俱全,却依然扭转不了各种争产事件的发生。
归根结底,是由于过度关注于术的层面的筹谋,而忽略了道的层面的布局。财富的传承,底层是法的治理和术的筹划,顶层是文化传承。传承财富不如传承精神,财富是可以消耗掉的,而精神却是永恒的。能传承过百年的家族,在不同的范畴,如家庭、事业、生活等方面拥有非常独到的看法和信念。
很多世代相传成功家族的共通点,正是其家风家规引导下的家族价值观得以代代相传。
要有意识地进行家风家规建设 万丈高楼始于基础,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举例说,曾国藩有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朱子家训》则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和“俭”,屡屡被中外传统大家族视为传家“宝典”,其实这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家族文化”。试问,有哪一个家族的家长不是 “勤”,励精图治,“俭”,崇尚节约,才成就了家族的辉煌。
家族财富传承中对于家族文化的塑造应从情、理、法三个层面,应用不同的工具构建完成 在情的层面,可通过运用寻索价值观的工具,先找出每位家族成员的个人价值观,然后互相分享及欣赏,再共同找出家族共识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将会成为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可帮助推动家族愿景及使命,亦可以成为信托意愿书的参考。这一步是对家族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是整个家族文化构建的基础。
在理的层面,成立家族议会或家族委员会这个平台,设立一个“情理兼备”、“亦刚亦柔”的机制,有效地解决家族成员间的种种问题。
家族议会内探讨家族理念、价值观,成立不同性质的委员会,如教育、娱乐等委员会,正是要“情”与“理”兼备,全方位处理家族事宜。家族委员会下设很多机构,每个机构各司其职,让家族成员各得其所。如李锦记家族委员会下设学习和发展中心、家族议会、“超级妈妈”小组、家族慈善基金、家族投资中心、家族办公室,各机构由不同家族成员参与和议事,在共同的议事规则中使家族成员能够高效沟通,增强凝聚力。
在法的层面,以家族宪法或家规的形式,将基于家族价值观提炼出来的家族规章制度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使得家族成员有法可依,产生分歧时容易达成共识,家族宪法被确立为所有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同时,通过家训、家书形式的阐述,提炼出家族对个人道德、家族伦理、社会价值方面的观念与愿景。
总之,家族文化传承在家族财富传承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放风筝的那根线,世代子孙无论如何自由发展所长,那根线仍一直牵连、带领他们飞翔,让他们不忘初衷, 是一种无形却能量无穷且至关重要的力量。
(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家族财富业务中心总经理。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19年2/3月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