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述评】又来一次四万亿!楼市又要风起云涌?

发布时间: 2019-06-30 来源: 点击率: :


货币政策放松,是要再来一轮强刺激?房价还要大涨?


这一阵子,国内经济政策的转向苗头,格外引人关注。

周一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求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积极财政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障合理融资需求,要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虽然会议强调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但也称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同一天,央行也行动起来,开展了50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向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而自6月以来,央行已通过MLF操作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


央行上周五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则直言近期去杠杆的紧迫性已经放缓,稳杠杆成为下一阶段目标。


1-6月,央行还先后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了1.55万亿基础货币。一行两会发布的资管新规细则和理财 新规,也进一步透露出放松信号。


甚至,还有网传央行打电话指导商业银行购买“垃圾债”,并对那些积极放贷,尤其是积极投资“垃圾债”的一级交易商银行额外给予MLF资金!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释放着同一个信号:货币政策将继续放水,甚至不排除再来一轮强刺激。


甚至有人喊出口号,2008年的四万亿又要来了!并且信誓旦旦的预言,房价又要像当年那样开启新一轮暴涨。


市场也嗅到了某种气味。比如,本周沪指站稳2850点,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不少基建、建材、煤炭、国防军工股涨幅明显。


但全面宽松的局面真的会来吗?


真的会再搞一个4万亿?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非全无道理,因为经济下行的压力实实在在变得更加沉重。


官方数据显示,2季度GDP增速回落至6.7%,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增速均明显下滑,其中6月投资增速仅有5.7%创历史新低,基建持续下滑。6月新增社会融资1.18万亿,同比减少约6000亿,社融存量增速大降至9.8%。6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1.85万亿,其中居民部门贷款增加6900亿,较去年同期萎缩600亿,居民举债买房放缓。


还让人揪心的是,美国国内减税、对外抬高关税的做法,对在华投资外企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瑞典Volvo为规避美国可能对我国进口车征收关税,将其原本在中国生产的一些车型改由欧洲生产。美国玩具大厂孩之宝有1/3的产品在中国制造,为了规避美国对中国进口340亿美元商品课征25%关税,该公司目前也正将玩具制造撤出中国,转移至他处。


如果这种趋势扩散开去,就业、税收很难不受影响。


外贸形势也因为中美“贸易战”而不能乐观。


据有关测算,基于中美拟加征关税的规模,将导致我国GDP增速放缓0.1至0.5个百分点。这意味今年GDP增速可能不足6%(当然中央不会容许这种情况发生)。深圳的出口2月份累计增速还是20.6%,3月份就直接跌到7.9%,4月份进一步跌到3.7%,5月份则几乎为零,只有可怜的0.4%。


周五,人民币汇率早盘全线下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报6.8050,并连续跌破6.81、6.82关口,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早盘甚至一度跌破6.83关口。很多人认为,中国有意让本币贬值以对冲“贸易战”的影响,甚至不排除汇率破7的可能。


可殊不知,汇率是把双刃剑,中国作为粮油、芯片和很多关键设备零部件的进口大国,人民币贬值必然大幅增加进口成本,引发物价和税费上涨,何况价格仅仅是出口的一个因素。而且汇率贬值,必然增加企业海外发债融资的成本,加大还款压力。


所以,打汇率战,我们并不能讨到便宜


综合起来说就是,经济的确压力山大,必须寻找更多支撑。最近,央行和财政部互怼,也从侧面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确实不小,大家都需要再多想点办法。


理论而美好的说,面对经济下行,应该给企业和居民减税降费,用财政宽松换取居民收入增加,减轻中小企业压力。


再说通俗一点,就是形势不好,大家一起过点苦日子,尤其政府,适当少收点,少花点,少浪费点,把钱多留点在社会和民间,把水搞活。


我们倒也是这么说的,年年都这么喊。


但事实上呢?事实是,今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增长了13.5%,增加了20.3%,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个税收入。


经济不断下行,财政税收却涨得比谁都快都猛,这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纳税人不如过去好挣钱,日子也不如过去那么好过,但还要缴纳更多。


那要怎么样才能让经济下行不那么厉害呢?灌水,灌水,刺激,刺激!这也是老套路了,但我们还有刺激的空间吗?还能继续这么灌吗?


不好说,得观察。


历史告诉我们,放水太多,往往是解决了眼前的困难,却制造长远的麻烦。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外需市场瞬间坍塌,国内形势急转直下。为了避免企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国内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银行大肆放贷、企业和地方大量举债,基建项目纷纷上马。最终,国内经济实现V型反转,让身陷危机的西方国家羡慕不已。


刺激之下,我们汇率上升,房价翻番,产能扩大,出口增加。银行赚得盆满钵满,大量国企不仅死中得活,市场规模还越做越大。


刺激计划也救活了不少外海企业,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扬。这让外国政府和企业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自己也感觉脸上有光。


里里外外都风光的另一面,是隐患的不断堆积。


08年危机过后,国内的刺激性政策没有及时退出,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没有加以解决,反而沿着货币放水、企业举债、政府卖地的路子越走越远,最终给今天留下……


过去10年3轮宽松,我国广义货币(M2)规模已超过177万亿元,比美国+日本的总和还多。


流动性如此的结果,是大量大量的债务,是严重过剩的产能,是令人咋舌的高房价,是规模庞大的银行坏账,是填不满的地方债窟窿,是被高房价绑架的居民消费,是生存艰难的中小民企,是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是不断累积的社会怨气……


国外的教训也历历在目


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持续升值,出口遭到严重打击。日本决定货币政策大放水,央行连续5次下调基准利率从5%至2.5%。低利率和本币升值催生资产泡沫,1989年末日经指数高达39000点,东京的地价竟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日本人不仅买光了国内的房子,还疯狂地投资海外房地产市场,包括将纽约帝国大厦收于麾下。


迟迟没有反应的日本政府,到1989年才转向加息,没想到一下却刺破了泡沫。1990年股市楼市先后崩盘,整个经济陷入了通缩泥潭。由于地价、股市的暴跌,以土地和股票作为融资担保令银行出现大面积坏账,宏观融资量急速收缩,大量企业以及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三洋证券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没有破产的企业为了修复资产负债表,很多不再扩大投资生产,经济萧条持续了10多年。


历史并不遥远,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宏观政策从去杠杆,到稳杠杆,到财政的再积极,显示经济决策有些无奈。面对国内企业债违约和P2P爆雷潮,面对地方债黑洞,中央认为短期内稳定压倒一切,不能让内需熄火。


所以,去杠杆不能过猛,银行要多放钱不要断贷抽贷,财政要多花钱少收钱,必要的基建投资不要停。


国常会提出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要加快发专项债,用意也在这里。“要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事情已经很清楚,我们已经没有继续放水的空间了。


继续货币放水,继续制造泡沫,只能让去杠杆前功尽弃,削弱改革和转型动力,拉大收入差距,引发更多社会问题,要是再像过去那样放,那就更是制造民族灾难。


过去怎么放?一个简单的例子,几大地产巨头加起来负债几万亿,凭什么把这么多钱借给这些人,这些人又创造了什么核心竞争力?不出事,公平何在?出了事,金融安全何在?


很多人宣称这次还会像以前几次那样,一放水房价就上涨。如果你也这样想就错了,这次不一样了。


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都在陆续进入加息周期。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敢也不能降息的,否则只会让人民币跌得更狠,资本外逃更凶。


决策层应该非常清楚,再来一个4万亿,继续大漫灌,会带来怎样的灾难性影响。尤其是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乱象丛生,如果地方政府继续举借债务无节操,金融监管再严厉也会出现金融风险。


因此可以看到,央行并没有全面降息降准,几次降准也都是定向的,紧楼市政策表面上没有松动,甚至有调控更紧的迹象。而以往每一轮房价上涨,都是伴随着降准降息双重刺激,房价才会大涨。


这表明目前只是小幅放水,流动性依然会紧张。


除非迫不得已,大水漫灌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再现。


所以,请对货币宽松,以及所谓的再来四万亿,保持更多理性。不要以为货币政策松动利率就会降下来,因为利率往往越降越高;也不要认为获得银行信贷会更容易,因为去杠杆去的就是民企的杠杆。


尤其不要又去大手大脚,甚至盲目超前再消费、再投资。对大多数老百姓,包括大多数老板来说,即便是放水,基本上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好事。


很多历史的经验都表明,该吃的苦,今天不吃,往往就是明天、后天会吃更多的苦。

纵欲过度,把身体虚肿到必须输血保命了,往往不是苦日子的结束,而是真正苦的日子刚开始。


文章来源于:今日头条@时空财经


湖南三协律师事务所:对所有案件实行律师团队会审,疑难重大案件专家论证受案热线:073184254278 / 15111377010  (何正翔)


精彩文章链接:


1、同我握手的第一个总统

2、邵晓锋印象

3、她是中国的铁娘子,一生未婚,会钢琴懂中医。谈判桌上,直斥美代表是强盗!

4、接棒王岐山,赵乐际是个什么样的领导

5、邵阳籍女副省长成为第四位进京女部级高官!


敬请关注《天下湘三协》姊妹网《高峰论谈》




高 峰 论 谈

热点聚焦  ▎高峰评说  ▎我在论谈

  初心不改  与您前行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