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邵伯古镇

发布时间: 2019-08-15 来源: 邵氏传媒 点击率: :





一、 邵伯古镇简介


大运河淮扬运河主线上的邵伯古镇,西傍浩渺的邵伯湖,古运河穿境而过。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人民将之比作西周贤臣召伯(古“召”通“邵”)而,因此得名。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故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邵伯,是依然生活着的古镇,是有味道、有故事的小镇。她的曼妙风情集中体现在“古、水、绿、味、文、情”。

古:穿行在古巷、古街、古建筑等无不使人怀古思幽。斗野亭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星斗命名的名亭。大码头、甘棠树、镇水铁牛、巡检司、清代四部尚书董恂读书处等,每一处都有着一段的故事。

水:大湖、长河,是邵伯水的特征。邵伯湖面积133平方公里,景色优美,生态优良,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之誉。盛产鱼虾、菱角、螃蟹等水产。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在邵伯境内流程超过13公里,保存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河道。 

绿:邵伯,位于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区。域内植被丰茂,风光秀美。邵伯湖、大运河堤岸树木成荫,似绿色长龙。漫步在邵伯湖大堤上,临湖远眺,烟波浩渺。

味:很多人认识邵伯是从味蕾开始的。邵伯美食,得邵伯湖水鲜、大运河便利,融南北风味,是淮扬美食的缩影,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大运河美食文化传承基地”称号。邵伯绿菱是我国四大名菱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邵伯香肠、牛肉、猪头肉、老鹅等特色美味享誉四方。邵伯清水龙虾获得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名菜”称号,“中国扬州邵伯湖旅游龙虾节”已举办十七届,形成了龙虾美食一条街和龙虾菜系,享誉长三角地区。

文:邵伯大码头,不仅留下过无数帝王将相、文人骚客、贩夫走卒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掌故、诗篇。孙觉、苏轼兄弟、黄庭坚、秦观等北宋七贤吟诗唱和于斗野亭。朱自清童年生活在邵伯,在《扬州的夏日》里深情怀念骑在铁牛上的岁月。

情:邵伯小镇的生活是摇曳多姿的。老街上的人们安逸知足,在时光中延续着古老、传唱着故事、创造着生活。那街巷中的袅袅炊烟、老宅中的声声丝弦,无不向游人传递着“会生活”。有国家级非遗民间道教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省级非遗《邵伯秧号子》是江淮稻作文化的代表,其中《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撒趟子撩在外》等为亚洲名歌,在海内外广为传唱。2016年邵伯被省音乐家协会授予江苏省民歌民乐之乡。省级非遗运河女神《露筋娘娘的传说》曾吸引米芾、康熙诗书留赞。每逢节日,镇上民间歌手、乐队便摆开了场子。一唱众和的邵伯秧号子,旋律明快,曲调优美,内容鲜活。小牌子演奏起来既有淮北吹打的热烈奔放,又有江南丝竹的悠扬。



二、 邵伯运河生态公园


邵伯运河生态公园项目位于古运河与大运河之间,有五个运河文化主题片区:茶花园、荷塘月色、净瓶广场、桃花坞和铁牛湾。

1、茶花园:北宋文坛名家苏东坡多次驻足邵伯题赋,其中就有一篇赞邵伯运河名寺的美文《邵伯梵行寺山茶》,诗曰: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 烂红如火雪中开。

2、荷塘月色:文学家朱自清童年在邵伯度过,邵伯的荷塘记忆留在了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里设立了朱自清先生的坐姿雕像,水域遍种荷花,有观荷亭、水榭可览荷塘月色美景。

3、净瓶广场:广场形似观音宝瓶状,并设置牌坊与梵行寺、双面观音像隔河相对,遥相呼应,净瓶也是观音的法器之一。

4、桃花坞:清代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专程来邵伯拜访名士蒋,并留尝樱笋的诗:“厨里洗盘谋下酒,柳边系缆待尝鲜。”这里立有蒋继轼、孔尚任及书童雕像,并利用原有地基建成仿古建筑,为游客提供休憩场所。

5、铁牛湾:邵伯铁牛是运河吉祥物的代表,清康熙四十年(1701)铸成。这里汇聚了大运河沿线用以镇水的九牛二虎一只鸡,游客至此即可体验浓厚的运河镇水文化。



三、 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


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位于邵伯镇西,北至邵伯节制闸,南至南塘,长约2000米,宽约30米,是古邗沟的一部分。公元1600年,为避免湖上风浪影响漕运,在邵伯湖东侧修建堤坝,使大运河的主航道与邵伯湖彻底分开,成为独立的航道。运河古堤,1714年修建,现存近300米,下端用大号城砖砌筑,顶部压以块石,是明清大运河水工的见证。今天河道航运功能已废弃,但河道整体走向、河岸护堤及码头仍然得以保留,为防洪排涝和城市景观河道。



四、 大马头简介


邵伯码头,由北向南有竹巷口、大马头、朱家巷、庙巷口四个码头。其中之一的大马头,它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货运码头。这些码头都有巷道通往左边的历史街区,使得整个古街区呈现出“鱼骨状’的肌理构造,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运河。


五、 邵伯老街


邵伯老历史街区因紧傍大运河,自东晋谢安筑埭(公元385年)商贸日渐繁华,至明清时期而达鼎盛。老街区南北长约1500米,宽约500米,共有3街12巷,内有13处省、市级文保单位,保存着众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现存的条石路面为清康熙年间铺设,已有300多年历史。



六、 邵伯巡检司


邵伯巡检司始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是当时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下辖24坊8铺,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和治安司法,为九品官。一直沿用到民国元年(1912年)。2015年邵伯镇政府在原址进行了修缮复建。



七、 斗野亭


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中国古代以天上星宿来分野地上区划。邵伯为斗星、牛星分野之地,故名斗野亭。与北宋时期滁州的醉翁亭、苏州的沧浪亭、徐州的放鹤亭、宝鸡的喜雨亭并称五大名亭。北宋七位著名诗人曾先后到此写诗唱和。他们是孙觉、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张耒、张舜民。亭内刻有他们的诗。



八、 镇水铁牛


邵伯铁牛原为大运河镇水之物,1701年铸造,距今310多年。铸造工艺采用整体浇铸,长1.98米,高1. 10米,呈俯身昂首凝视状,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祈求根治水患的心愿



九、 邵伯闸简介


邵伯船闸历史悠久,始于东晋谢安筑埭。宋天圣七年(1029年)建成三门两室船闸。明万历年间建有两座单斗门船闸。1934年,国民政府“庚子赔款”建设了新式机械船闸,当时国民政府委员长蒋介石题写了闸名。现在在大运河主线上由东往西修建了一线、二线、三线船闸。一线船闸建成于1962年,闸体长230米,宽20米;二线船闸建成于1987年,闸体长230米,宽23米;三线船闸建成于2012年,闸体长260米,宽23米。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