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
莫言的作品展空降长沙,莫言等大咖的作品展空降长沙!
探密莫言,告诉你一个文学家过往的过去!
还原莫言:那些听起来想哭但笑的故事!
“大美寻源 ,翰墨薪传”——诗书画系列巡回展,将于10 月22 日空降长沙!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凝聚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美寻源 翰墨薪传——诗书画系列巡回展》将在国内巡回展出。
长沙,幸运地在10 月22 日获此殊荣!
诗书画巡回展览展出莫言、吴悦石、杨华山、徐里、田黎明、卢禹舜、纪连彬、刘罡、袁辉、赵文江、杨建五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将为长沙诗书画的粉丝们提供满桌的精神盛宴,感受一次在艺术殿堂中和中国著名艺术家的隔空对话!
本网顺应读者要求,向大家呈现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过往的故事,在参展时为大家增添几道佐料。
莫言故事一
莫言只是小学毕业,没有上到初中,可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作文曾被拿到了中学生的课堂里宣读,作为一种学习的范文。
莫言的作文很棒,记得第一次引起老师注意的作文,写的是一场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学校篮球比赛。每逢“五一”,小学里就举行体育盛会,有乒乓球、标枪、跳高、赛跑。写作文的时候,同学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流水账一样把各种运动项目都写一遍。他另辟蹊径,别的比赛一笔带过,把绝大部分笔墨专门写篮球比赛,写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
莫言受了表扬,一下子兴趣就上来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因为那是他出风头的时候。后来,他经常在作文中虚构故事,而他的小学作文还被拿到中学里宣读,给中学生当范文。他回忆说,自己文学的开窍比别人多了一份觉悟,那就是对“虚构”的重视。
莫言故事二
莫言嗜好读书,小时候冒着家长惩罚的风险读书,甚至出力推磨换书看,推10圈磨才能获准看1页书。在访谈时,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问:“您不能推1圈磨就看1页书吗?”莫言大声说:“我愿意人家不愿意啊!”
莫言仍然记得读《青春之歌》的那一天,朋友只准他借书一天,不管看不看完,第二天必须还书。怎么办,他跑到一个草垛上躲了起来,放羊这个“本职”工作被放到了一边,羊儿饿的咩咩叫,他读得忘乎一切,气得母亲要打他。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莫言读遍了周边10多个村庄的书籍。一天之内读完了的《青春之歌》,他至今记忆清晰,还记得书中的一些段落。
回想以前,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感慨:“那些回忆都变成了我宝贵的资源。”
莫言故事三
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授奖词的关键词之一,就是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这种熏陶从莫言的幼年就开始了。拿他的话说是:恐怖故事听多了,经常感到恐惧,吓得割草都割不着。可是,越恐怖越想听,越想听越恐怖。
漫长冬天,无以为乐,他就在村子里、炕头上听恐怖故事,听多了自己都乱寻思。恐怖故事方面,比如,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在桥头走路,听到背后有人嘿嘿笑,可是回头又没有人。自己乱寻思方面,比如,一天晚上,莫言在自己的大门口,仿佛看到远处田野里有一个橘黄色的球,被两只狐狸抛来抛去。
当然,还有很多土匪豪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传说,最后都成了莫言创作的素材。一位幼时伙伴说:“咱小时候听到的那点儿事儿,都上你的书里去了!”在与同行交流时,莫言曾骄傲地说:“你们在用眼睛看书时,我是在用耳朵阅读!”
莫言故事四
在接受专访的时候,莫言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爱好:喜欢到田野里,河滩上,把枯草烧成灰,一来让它们变成灰肥,二来也满足一下自己“想做点儿坏事的冲动”。莫言说:“在田野里烧草,既很快乐,又不犯法!”
这种独特的快乐,其来有自,绝非偶然。莫言从饥荒年代走来,“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没粮食的时候,村民都挖野菜吃,有人因此得病、死亡。不仅粮食匮乏,连烧火的野草都是一个大问题,都弄不到。所以,今天的莫言回到乡村,看到田野里的秸秆,河滩上的野草,都枯萎在那,没人收捡,自己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感慨:“哎呀,这些东西怎么都堆在那里没人要?”
所以,当莫言走近这些昔日的柴草,他就喜欢点火。他说:“我看到野草燃起来,心里就高兴。”
莫言故事五
在莫言上高中的时候,莫言家里做了个猪圈,养了几头猪,没到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但是等猪长大后,猪的胃口变大了,饲料也不够吃了。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莫言父亲整天为着猪圈里几头猪愁眉苦脸。
这个时候事情发生转机了,有一次莫言在学校到了吃中饭的时间,莫言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莫言这个时候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想法到好办法的莫言马上就通知了父亲,父亲听了更是一拍大腿第二天就跑去学校收拾馒头剩饭。
莫言父亲每次在学校拾馒头剩饭时,莫言很多同学眼里就是一个“丐帮帮主”,尽管是这样,莫言并没有因为同学的冷眼就一蹶不振。他的同学可能谁都没想到,就是他们眼中的丐帮帮主,几十年后,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故事六
曾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对什么都怕。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来,他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女儿那边去他都不去,而是回到他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唯独不得不得去的两次,从机场打车去女儿家,都事先准备一包中华烟先给司机再说去哪儿。
这一刻,阅人阅世多矣的莫言,期待与女儿重逢的莫言,本该专注享受天伦之乐的莫言,不得不动用观察基本功,以看云识天的路数解读司机面部。
莫言故事七
莫言拿到奖金回国之后,到处被请去演讲,讲来讲去,突然想起一桩旧事来……
他在老家写作时,有次出门去买桃吃,一个卖桃的认出了他,就打招呼说:
你怎么也出来买桃呀,你不是认识市委书记吗,让他送你一车不就行了吗?
莫言:……我又不是官,人家干吗送我桃子?
卖桃人:对了,你是当兵的。
莫言:我不是当兵的……
卖桃人: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你了,你到底是怎么搞的?连个钓鱼岛都看不住,让小日本占去了!
莫言:我一个写字的,还要替你去看岛……算了,给我秤五斤桃子。你这桃甜不甜?
甜!特别的甜!卖桃人说:我这都是新品种。
莫言:你别偷斤短两,给够秤!
卖桃人:看你说的,乡里乡亲的,怎么会缺斤短两?看好了,五斤高高的!
把五斤桃子提在手上,莫言感觉这五斤桃好轻。回去后拿秤一秤,嘿,才三斤而已,卖桃人一次短了他二斤的秤。
然后莫言拿起桃子来咬一口,又酸又涩,根本不甜。
大美寻源 翰墨薪传
诗书画系列巡回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凝聚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大美寻源 翰墨薪传——诗书画系列巡回展》将在国内巡回展出。简要情况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民革长沙市委
长沙简牍博物馆
北京文华阁书画院(原文化部侨联文华阁书画院)
承办单位:
湖南湖湘书画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湖南联络部
二、展览地点:
长沙画院美术馆(长沙简牍博物馆)
三、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20-31日,其中20-21日布展,22日上午9:30举行开幕式,10:30进行研讨
四、参展艺术家及作品主题:
诗书画巡回展览由吴悦石、莫言、杨华山、徐里、田黎明、卢禹舜、纪连彬、刘罡、袁辉、赵文江、杨建五等著名艺术家围绕着诗书画合一的精神追求,诗词文学与艺术相互融合进行创作,在学术上和展现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面貌,继承和回归中国艺术本源。作为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学艺术创新,有着非常的积极意义。
五、展览缘起与愿望
《大美寻源 翰墨薪传--诗书画系列巡回展》缘起于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书画展,在《三人行》书画创作中,三位艺术家联袂探索出一种联合创作的崭新方式,或先由杨华山画人物,吴悦石补景,莫言再提取画作精髓,凝练成诗句;或由莫言先作诗,两位艺术家再据诗意作画,在文学与绘画之间建立起一个互动模式。这种崭新的创作模式亦得到艺术界专家与领导的充分肯定。实现了画因文而増辉,文以画到而隽永,书画同源,妙合天成。“三人行”带动众人行,沿着书画艺术大美之路躬耕前行,寻源问道,化茧成蝶,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承古启今、深入研究探索传统绘画的学术价值。并通过巡回展览和宣传,促进中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精彩文章链接:
精准法律服务
湖南三协律师事务所办案规则:
1、一般案件实行律师团队集体会审,重大案件进行专家教授联合论证。
2、湘三协会员按会员层级享受不同的收费优惠。
受案热线:073184254278 / 15111377010 (何先生)
敬请关注姊妹网《天下湘三协》和《高峰论谈》
大市场决胜的论坛 新时代修身的港湾
企业大咖 ▎高级金领 ▎商协会长
让天下爱上湘三协!
高 峰 论 谈
热点聚焦 ▎高峰评说 ▎我在论谈
初心不改 与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