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大山深处的军工记忆

发布时间: 2019-10-29 来源: 点击率: :

商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主题日活动

 

2019年10月26日,为深入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商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来到安福县大山深处彭坊“三线军工展览馆”参观学习。商会党支部书记彭忠凯、执行会长陈赛文、副会长王豪文、党员刘强兴等,入党积极分子王小红、王萍、彭云昌、理事刘孟清等参加了主题日活动。

彭坊三线军工展览馆位于彭坊乡洋陂村,分国防三线建设缘起、背景、“三线精神”阐述、5个三线厂和一个104后方医院介绍四大版块。展厅内布置了大量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讴歌军工人不忘初心、一心报国的火热情怀,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三线精神”。

图为商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听取讲解员介绍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因国家战略需要,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

当时,吉安地区被选定为江西省地方军事工业建设的主要基地。其中,安福县是吉安地区7个三线建设的主要县。从1962年下半年开始,在安福县城西南方向60公里的陈山沟(彭坊乡),“三线建设”拉开帷幕。江西连胜机械厂、江西钢丝厂、江西量具厂、江西立新机修厂、江西锻压厂5个三线军工厂,以及江西104后方医院先后进驻该乡。这5个三线军工厂,主要生产团以下部队使用的轻型武器弹药等。

“三线建设”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因此,军工企业和大量三线建设所需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要千里迢迢从沿海沿边地区,搬迁到大山深处。

图为104医院旧址、现为接待中心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时代的号召下,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等,扛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彭坊深山,无怨无悔地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拓荒之路。人数最多时,彭坊聚集了上万名三线工职。这些三线职工,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为我国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后,这5个三线厂和104后方医院陆续外迁。

上图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重温入党誓词

时光匆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些依然矗立在陈山沟深山密林之中的军工厂房旧址群保存完好这些三线厂铭刻着军工人的筑梦之路,矗立着军工人的人生丰碑,成为当年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这些三线军工旧址,既是老一辈建设者念念不忘的记忆,怀旧寻根、重温激情的地方,又是今天开展国防教育的最佳课堂,是新时代年轻人汲取营养、坚定信念的地方。彭坊乡以建设三线军工展览馆为抓手,修缮原三线厂厂房,恢复部分厂区设备,传承三线精神,留住历史记忆,打造彭坊三线军工文化特色小镇。

南昌市安福商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大山,来到当年军工们奋斗的地方,接受“三线精神”的洗礼,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