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应该怎样修?
家谱,作为家族传承的最重要文献,不断的更新编修是必须的,生命繁衍不止,家族修谱不止;“乱世藏金,盛世修谱”,改革开放40余年,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满足的当下,我们更多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修谱,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修谱可以让我们的故事得以传承,让子孙后代明白我们是从哪里来,做了些什么,家族发展的基本脉络等等。所以近10年来,市场上掀起了一场修谱热,但谱究竟应该怎么修,绝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明白的,接下来,晓名根据自修谱8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是谁,从哪儿来?”姓氏源流就可以很清晰的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记录了每一个姓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绝大多数的姓氏渊源很为古老,当然也有部分得姓于近代的除外,比如姓“仄”的。关于姓氏源流,一般老谱都有记载。诚然,由于近代百年的乱世,让很多老谱都损毁了,很多姓氏找不到源流,这也有解决办法,因为以前的谱,几乎每房都有收藏,如国人丁不是那么兴旺的家族,可能就只能去图书馆找找老谱了。当然,名门修谱的公共数据库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查搜起来很便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代表了各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实际效能,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堂号另一来源就是家族里的名人自创的堂号。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区域行政建制,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到兵灾、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四处迁徙避祸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示后人不得忘本,“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经出过哪些名人、家族有哪些丰功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图”,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记录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又新增了很多版式,但基本格式还是以上四种。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神州大地自古都有两套体系存在,一是国家的法律体系,二是家族的宗法道德体系。在家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当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族人遵循,子孙传承。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人口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更大。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辅,但一张好的画像、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画像、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记录、 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A、 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B、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臵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C、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家规执行之堂,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祠堂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D、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家谱,不单单是一本血脉传承图那么简单,而是一部家族发展的历史书。以前修撰家谱是皇权贵族的特权,因为一部家谱要修好花费也是不少的,比如曾国藩修曾氏通谱,整整修了20多年时间,共耗费白银20余万两,可见真要修好一部家谱,也是一个费心费力费钱的工程。科技的发展给家谱的修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名门修谱系统不单单可以对上述各种内容进行详实记录,其在家谱的录入、查搜、合并、拆分、导出、谱库等功能方面都做到了简单、便捷、清晰明了,更主要的是将家谱数字化符合了现代人认知的实际。名门必修谱,因为有历史的家族才能激励子孙,让后世子孙不迷失人生追求的方向,承担起家族兴旺的责任;家风永传承,家风正,则国风正,家族兴旺,则国家兴旺。
官网 : www.mmxp5000.com
联系人:芝麻
电话:4001-835-668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