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家谱的定义

发布时间: 2019-11-23 来源: 晓名 点击率: :


家谱的定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撰正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正史、方志、家谱)之一,以记述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述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系指一定的血缘集团;“谱”系指全面系统地布列同类事物,以便直接观览。从“家”和“谱”的定义分析,将“家”与“谱”合起来,“家谱”就是“记述家族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这个定义包含了“记”和“述”两个方面的家谱。“记”的家谱主要指文字家谱;“述”的家谱主要指口传家谱。   在世界上,很多其它国家也有编制家谱的习俗,但他们大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家谱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诞生于周、兴盛于唐、转型于宋、完善于明、普及于清,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这个定义涵盖面比较广,既包括了一个家族、宗族的系谱,也包括了多个家族、宗族的百家系谱;既包括书本式的家谱,也包括书本式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家谱,如碑谱、塔谱、布谱等;既包括文字家谱,也包括非文字记载的家谱,如口传家谱、结绳家谱等;既包括宋以后体例比较成熟、内容比较丰富的家谱,也包括最为原始的家谱,如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反映家族谱系书籍的名称多达数十种,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家谱、宗谱、族谱三种,一般人们对家谱要比宗谱、族谱更感到亲切、亲近。

家谱的种类多种多样,我们主要分为书本家谱和非书本家谱。书本家谱即是书写、印刷在纸上装订成册的家谱,至今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是书本家谱,甚至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书本家谱。这些书本家谱,不少收藏在私人手中,但大多数则散藏在海内外大小不等的公藏单位,主要是图书馆。其中收藏家谱数量最多的当推上海图书馆。

附:上海图书馆简介

上海图书馆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其占地面积为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多维台阶式块体顶部造型如同自然生长的台阶,象征着文化的积淀和人类向知识高峰的不断攀登。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其馆藏丰富,门类齐全。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件)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所为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

据统计,上海图书馆现有1949年前的家谱计19000余种,新修家谱2000余种,共21000种,近20万册,占全世界存世家谱三分之一以上,是至今世界上保存中国家谱最多的单位,故有“中国家谱半壁江山”之称。

上海图书馆家谱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覆盖面较广。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以浙江、安徽为最多,其次为江苏、湖南、四川、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江西等省,甘肃、贵州、广东较少。浙江的家谱,集中于金华、余姚、上虞、慈溪一带,安徽的家谱,则以徽州地区最为集中。第二、姓氏较多。据2000年统计,上海图书馆家谱计328个姓氏。第三、质量较高。第四、具有上海地方特色。

上海图书馆以“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作为组织使命,以“精致服务、至诚合作、引领学习、激扬智慧”作为核心价值观,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

书本家谱若按记述内容类别来讲,可以分成五

大类:

一、家谱、族谱类:记述一个家族或一个宗族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在家谱书籍中,此类家谱占绝大多数。

二、玉牒类:记述皇族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如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圣祖仁皇帝十四子多罗恂勤王玉牒》,记述清康熙帝十四子(又称十四阿哥)一宗世系,乃皇族宗谱。

三、祠谱类:重点记述宗族祠堂建筑、维修、功能、契约、管理诸方面内容的家谱,由图与文两部分共同组成,图文并茂。譬如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浙江金华)东山傅氏修葺大宗祠》(清乾隆三十八年),就是一部记述傅氏修葺宗祠具体事宜的宗祠谱。

四、坟谱类:重点记述家族先祖坟茔位置、朝向、修整、祭田、祭祀等方面内容的家谱,一般也由图与文两部分共同组成,图文并茂。

五、联宗谱类:一般家谱为一个姓氏的家族历史图籍,但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姓氏共同编修的家谱,即为联宗家谱。如《(江西婺源)萧江家乘》(清道光三十年)就是包含萧、江两个姓氏的联宗谱。

书本家谱若按收录范围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家谱、族谱、宗谱类:主要记述一个家族或一个宗族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二、支谱、房谱类:一个家族或一个宗族随着人丁繁衍,往往分成几支、几房,分出来的某支、某房编修的家谱则称之为支谱或房谱。其收录范围较母体的家族或宗族而言,要小一些。

三、总谱、通谱类:由名称可知,它是包含同一个姓氏各个地区家族联合编修的家谱,其涵盖范围比较广泛。譬如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王氏通谱》(清光绪二十年),就是含各地区包括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等各系统在内的联合大宗谱,全书共计82册。

非书本家谱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品种不少,而且颇有特色,有些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非书本家谱主要有:

一、口传家谱:口传家谱即是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反应家族世系的家谱。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述了文字产生以前时代的家族世系,譬如《山海经》记述的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家族世系,记载了帝俊的家族世系。这些家族世系,首先是通过世代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成为口传家谱,然后才被形成文字所记述下来。以上记述的神农氏家谱、帝俊家谱,都是连名家谱。口传家谱的习惯在有些少数民族中甚至一直流传和遗存到近代和现代,流传至今的连名家谱,既有父系口传家谱,也有母系口传家谱。

二、结绳家谱:结绳家谱即是用结绳记事的方法反映家族世系的家谱。在文字产生以前,我国曾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代,即用绳子打结帮助人们记忆。结绳家谱与口传家谱不同的是,结绳家谱是中国最原始的实物家谱。

三、甲骨家谱:甲骨家谱即是锲刻在龟甲、兽骨上揭示家族世系的家谱。在没有文字以前,人们口传心授、结绳记事的办法来记忆自己家族的血缘关系,时间一长,难免有错。到文字产生后,人们开始以文字刻在甲骨上来记事。据有关学者研究,至少有三块甲骨片可以确认为最古老的家谱。甲骨家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用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

四、青铜家谱:青铜家谱即是铸刻在青铜器上揭示家族世系的家谱。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因为加进了一定比例的锡,铸造出来的器物呈青灰色,所以称为青铜。青铜家谱又称金文家谱。在现存的商朝的青铜器中,共有四件是属于专门记载家族世系的家谱。

五、碑谱:碑谱即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谱。之所以将家谱刻在石碑上,目的很清楚,“刻谱以石,以垂永久”。汉代,这种家谱很盛行。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的“三老碑”和汉恒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的“孙叔敖碑”,为汉代著名碑谱。碑谱较甲骨家谱、青铜家谱要成熟很多,记载内容丰富,上述二碑除记载家族成员世系、名字、忌日外,还包括祖先功德以及立碑的目的等内容。碑谱盛行汉代,延续到民国时期,表明碑谱历史长达二千年。

六、塔谱:顾名思义,指的是刻在宝塔上的家谱。塔谱一般是刻在宝塔的石头塔体上,因此,塔谱某种意义上是碑谱的延伸。山西临县崔家坪保存有一座完整的刻于明代的石塔家谱,颇有代表性。根据该塔石碑文记述,石塔初建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重建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塔径过五尺,周围一丈五尺许,攘提七层,高低二丈四尺许”。塔体由雕刻精细的六棱柱体沙石、青石墩及沙石檐接砌而成,共七层,沙石雕花、青石刻字,崔氏及其他姓氏族人的家谱即位于下面两层的青石墩上。崔家坪石塔家谱明显存在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佛谱共存。家谱刻在佛塔上,在尊神拜佛的同时,把自己的祖先也一并纳入敬奉之列,敬佛和敬祖融为一体,这一修谱宗旨是宋元谱“尊祖、敬祖、收族”、明谱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宗旨的发展和补充,意义尤为独特深远;第二、多谱共存。虽然该谱中6支崔谱已构成崔氏统谱,但6支崔姓与其他十数支崔姓以为的其他姓氏,汇聚于一处,构成一大谱群,这在家谱史上也是极为罕见。山西临县崔家坪塔谱史料价值很高,是研究我国家谱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七、布谱:布谱就是写在布上的家谱。2006年3月10日《安徽商报》刊载一篇题为“写在布上的家谱”的报道,称:2006年3月9日上午,安徽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裴村村民展示了巨型写在布上的家谱,布谱长276厘米,宽166厘米,记载了裴氏19代700多年的世系,文字字迹清楚、工整,并绘有花纹。该谱已保存了近百年历史,称为布谱。布谱不仅安徽有,湖北省孝感市毛陈乡等地也有不少。

八、神轴图谱:即将家族世系图像书写在长卷上的家谱,这种家谱如同裱糊的字画一样,平时可以卷成一卷轴,因上面记载的是祖先的名讳和图像,因此称之为神轴,故此类家谱称之为神轴图谱。神轴图谱与布谱不同的是,布谱是将世系书写在布上,神轴图谱则是书画在纸上。由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于2004年7月鉴定的皖籍收藏家收藏的《(浙江金华)叶氏家谱书画卷》,就是一件有着重要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神轴图谱。

九、谱单:即将世系表书写在纸上的家谱。谱单和布谱类似,布谱是将世系表写在布上,谱单则是将世系表书写在纸上。谱单的历史非常悠久,我国新疆吐蕃阿斯那隋唐墓中出土两件家谱残页,一为魏晋南北朝的《某氏残族谱》,一为汉至十六国之间的《某氏残谱》,均为将世系书写在纸上的谱单。后来诞生书本家谱,但有些家族一时没有力量编修完整的书本家谱,于是就将家族历代祖先名字书写在纸上,以此作为家谱,平时收藏起来,逢时过节可取出来进行礼拜,乃至进行续修,续修时将最近的家族成员名字补上去。现在发现最长的谱单是辽宁客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图林固英族谱》,它是一部很有特色、将家谱世系书写在长卷上的蒙族家谱。

十、无字家谱: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家谱。在湖北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小毛坡营村、苗寨村和湖南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夯寨村等苗族居住地区,就保留有“无字家谱”。

十一、光盘、胶卷家谱: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家谱内容刻录成光盘、缩微到胶卷上的家谱。这种家谱有利于保管和收藏,有利于读者阅览,乃至网上查阅。

十二、名门修谱:名门修谱是将书本家谱及非书本家谱的家谱修到互联网上去的创新家谱便民家谱数字化系统,属于非书本家谱的范畴。传统的书本家谱和非书本家谱传承到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上一辈懂谱不懂网,我们的下一辈懂网却不懂谱。因此,把我们上一辈懂的传统书本家谱和非书本家谱修到我们下一辈懂的网上去,让我们下一辈在网上明白家谱的功能和价值,是历史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名门修谱为中国百姓和海内外华人提供修谱、查谱、寻根、问祖等多元化服务,积极推广家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官网 : www.mmxp5000.com

联系人:晓名

电话:4001-835-668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