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至暗时刻下的光明
长沙市岳阳商会常务副会长彭波兰
一、不再疯狂负债,现金流第一重要
这是一场关于现金流的社会大考。疫情当前,我们突然发现,许多所谓的大企业原来是如此不堪一击,许多人的“家底”原来撑不过两三个月,许多有房一族迅速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过去20多年,我们习惯了疯狂加杠杆。 拼命负债,拼命借贷,拼命凑齐六个钱包、借上20年30年的按揭贷款去买房,那些越是激进的、越是疯狂的,越是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从2008年的19%已经攀升到2019年的60%以上。换句话说,2008年,全体国民的总负债还只有GDP的19%,如今已经高达GDP的60%,而近几年居民新增净储蓄为负。
对于许多人来说,每个月的房贷已经占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加上消费贷、经营贷,只要一两个月“断粮”,恐怕就无法支撑下去。 要知道,在经济上升时期,面对经济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加扛杆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贷款能贷多长就多长,这是理性的体现。 然而,当经济从上行进行新常态,当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意外事件冲击越来越频仍的背景下,加杠杆式的豪赌早已不合时宜,现金流已经变得第一重要。
二、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很多人说,这次疫情过后,必须反思大城市化的发展思路,中小城市可能会成为许多人新的选择。这种说法潜藏的逻辑是:武汉疫情扩散,是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果不是发生在千万级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这场疫情不会有这么严重,成本也不会如此高昂。这句话对了一半,疫情发生在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自然比只有几千人上万人的小镇更加严重,封城带来的社会成本更为高昂。 但这种说法却有意无意忽视了问题背后的真实根源:这是大城市带来的问题?还是治理失范、应对混乱的问题? 相反,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加速奔向大城市。
且不说大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规律和城镇化的必然选择而存在,在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面前,我们也不会轻易改变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即便抛开中小城市天然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圈子文化突出、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生活不够多样化等天然短板,中小城市也不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好选择。 一些中小城市,不仅三甲医院匮乏、医务人员匮乏,连舆论关注和应急能力都匮乏。留守在大城市,或者去了别的大城市,至少都还有希望。 那么,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是否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要明白,任何加大建设都是有前提的:是否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是否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是否有足够的回报空间?大城市为什么地铁密布、医院林立?这背后并不是单纯的发展模式的问题,是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只有规模才是经济的,只有大量人口才能摊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只有足够充分多元的产业,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就理想还是现实,大城市仍旧是许多人的选择。
三、买房将更加谨慎
这场疫情,不仅让人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家的重要性。家,绝不等于简单的房子,而是由地段、环境乃至小区治理相匹配的一套体系。这场疫情,让许多中小开发商的现金流危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许多偏远“三无”小区(无地铁、无商场、无医疗配套)的问题显现出来,更将许多小区的治理短板彻底暴露出来。 意外冲击面前,那些没有足够现金流的中小开发商,以及那些高负债高杠杆的大型开发商,烂尾风险急速上升。 偏远小区,且不说升值空间,没有公共配套,就没有一切。周边没有一家三甲医院,没有一个大商场,在全面管控面前,只剩下穷于应付的局面。 所以,一如之前所说的,买房务必更加谨慎。 无论是基于现金流的需要,还是基于长远投资的需要,抑或基于居住安全的需要,也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类房子都值得买。
四、 房企如何应对?
这场疫情为房企带来的挑战不是一点半点:
一是风险增加了。此时不得不化身疾控专家,与项目总之前扛下的各种指标相比,这个“防疫指标”更要命。目前四川和重庆都已经明确提出,1人以上确诊就视为重大安全事故,3人确诊就会面临市场禁入。
二是开工延迟了。员工、民工和相关部门,3个群体的开工受阻让房企很是头痛。员工尚能“云办公”,民工则真的无力回天;与此同时,一些相关部门比如水电系统,也延迟上班了。房企开发一直很看重的节点,遇到了大问题。
三是销售停滞了。售楼处短时间开不了了,春节预期的返乡置业肯定哑火了,小阳春已经不再了……没有销售回款的房企真的很发愁。
以上3个问题,有一个没有处理好都攸关“存亡”。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要如何最大程度上做好准备、力挽狂澜?
前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打探政策风向的同时,充分做好复工申请等手续准备
2、粮草先行,不仅是材料物资,更重要的是防疫物资
3、资金流动性存在大考验,要盯紧与银行的对接
中端:防护为先,充分准备
1、除了日常手段,还要编排防疫应急预案和准备民工隔离区
2、对工期进行充分计算和摸排,尽可能将条件前置
3、疫情让成本大增,但保住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后端:营销不松懈,客服要应对
1、线上销售是个补充渠道,但也要充分做好线下准备
2、短期未来客服压力陡增,长期未来的变化则更为微妙
但疫情还有一些更为长期的影响,例如人们的心理、对产品的需求的变化。
对于这种微妙的变化,房企要充分调研,才能摸清当地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更好地抓住新的敏感点,再从设计端和营销端来落地。
五、和润公司是怎样做的?
1、在达到复工条件后,公司首先为员工配备了完善的防疫物资,严格遵守各类防疫规定,保证了员工的健康工作环境;
2、复工伊始,公司并没有积极拓展业务,而是展开了企业发展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公司的中高层通过一次次的思想碰撞,分析了当前市场经济在疫情下的变化趋势,结合公司的特点,重新确立了公司的定位以及核心价值力。
3、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变化,公司将从传统的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进行逐步转型,将业务涵盖到前期顾问与中后期营销服务的综合型房地产服务商,扩大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4、业务范围尽量向长沙等省内经济活跃城市聚集,三四线城市的业务逐步优化、调整,集合有效资源,让资源价值最大化;
5、调整部门与人员结构,提升人力价值最大化,用优势人力的附加值替代之前的人海战术;
03年的非典疫情让中国实体经济首次产生结构性的冲击,结果催生了京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销售巨头,20年的新冠疫情在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摧枯拉朽的同时,一样会诞生一批独角兽企业。唯有变化才是一成不变,和润公司希望通过自身的求新求变,苦练内功,在新的经济时代里,成为那一批挺立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
长沙市岳阳商会
更多精彩请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