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近几年,很多姓氏宗亲大刀阔斧的开始修谱,引发了一波“家谱热”。虽然很多家族,都想着用修家谱的方式来纪念祖先,缅怀先祖。可这样的操作却让一些对家谱并不了解的人,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点击进入“名门修谱”
教师作为文化工作者,对家谱的认知应该比一般人要高。可是在某市区的中学任教老师孙老师,则对全国各地都出现“家谱热”就感到很不理解,“现在社会变迁迅猛,今年你生活在上海,明年可能就搬到北京,人口流动过大,而且如果追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何必以姓氏分得那么清,而且我个人认为漫漫历史,怎么可能分得清?”
相比之下,清史研究学者李云对家谱的认识,则是和之前那位孙老师,有着天壤之别。他认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实际是由正史、地方志和家谱三个部分组成的。家谱是对正史和地方志的补充,能体现家族的繁衍、迁徙过程,其史学价值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上修家谱一直是一项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历史动荡等原因,家谱曾经出现过五次严重中断时期,分别是魏晋晚期、五代十国、元朝、清朝以及近代历史中的那段特殊时期,家谱曾一度被中断、损毁,出现了文化断层。现代人修谱来弥补断层的行为,值得肯定。修家谱其实是对家族、家庭的一种文化回归,是对祖先崇拜的一种表现。“
其实,家谱能够传承至今,对家谱正确的认知是很大的“关键”。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修家谱的方式,更是不断的更新,从传统的纸谱变成修网谱或者是纸网谱同修。其实不管是用怎样的方式修,大家的目的肯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保留家族传承下来的文化和知识,只有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了家谱的“魅力”。他们才会清楚修家谱的意义所在。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欢迎关注“名门修谱”。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和分享!
该文章来源“名门修谱”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