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参加过修谱,或者是修过谱的宗亲。在谱书上一定见过嗣子、祧子、继子、养子这些称呼。这些不同的称呼,对应家族中辈分之间不同的关系,一旦写错或者用错,总会闹出不少的笑话。点击进入“名门修谱”小程序
最近,有个网友私信小编,我看到我们家族清代传下来的族谱上写着有“蜈蚣子”的关系,我们那个族谱上详细记录了义子,养子,入赘,过继,再醮,文武庠生,邑府庠生,府州状元,官戴正宾等,唯独这个“蜈蚣子”,不知道是意思。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查不到这个“蜈蚣子”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问很多的老者,连老者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从该网友提供的信息来看,小编估计他所见到的“蜈蚣子”应该就是古人所称的义子“螟蛉子”。首先从字面上来看,“蜈蚣”和“螟蛉”两字就极为相似,可能是当时修谱的时候,笔误或者是误看导致的印刷错误而产生的。具体是不是小编的这个推论,还要在家谱中追寻到两人之间的关系考证才能确定,不排除出现一些断代文化的可能性。
在古代,人们常把义子称为螟蛉子,义女为螟蛉女。这个称呼源自《诗经》:“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意思是说,螟蛉这种小虫产下子,蜾蠃负责养育它。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子。蜾蠃是一种蜂子。现代研究表明,蜾蠃常抓螟蛉虫入蜂洞穴里,然后,把卵产到螟蛉体内,卵孵化后,吃螟蛉生长。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把螟蛉捉来当子养育。故把螟蛉比作义子女。
收养义子可以从异姓中进行收养,比如外甥或者姨姑中抱养,又或者再嫁带入的子女也属于义子,且螟蛉子同样享有继承权。
“名门修谱”让每个姓氏家族都拥有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历史传承。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和分享!
该文章来源“名门修谱”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保留追究其侵权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