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帮,领先的商协会运营管理云平台

Shangbang News

/ 会员动态

好书推荐 | 大量建筑类好书来袭!快去图书馆借阅吧

发布时间: 2021-05-24 来源: 点击率: :

五月,精选推荐

这些书,让我们一起阅读、品味、感受吧!



书名《建筑室内设计装饰设计方法与实例》


编著  李记荃,李远达,吴蒙友 

出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3    166页     

索书号  TU238.2/28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五楼阅览室

简介    《建筑室内装饰设计方法与实例》的编写体例,选用了大量的案例与图片,通过以图释文、依文解图、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了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方法,希望从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中总结出建筑室内设讨艺术的规律。编辑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力图将可读性和实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书名   《建筑美学十五讲》


编著    唐孝祥

出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9   277页       

索书号  TU-820/65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五楼阅览室

简介    本书共有十五讲,分别是建筑美学的学科定位与逻辑起点、建筑审美活动、建筑审美主体、建筑审美客体、建筑美的生成机制、建筑审美的基本维度、建筑审美的文化机制、建筑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共通性、中外建筑中的对称与均衡、中外建筑的隐喻与象征、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性智慧、西方建筑风格流变探踪、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外国园林的文化精神、岭南建筑的文化地域性格。






书名《和谐与超越:中西传统建筑审美文化核心比较简论》

作者 戴孝军

出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7   284页

索书号 TU-80/66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六楼阅览室

简介     本书以文化视角对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比较,主要从中西传统建筑法则比较、中西自然观、宗教在宗法文化中的地位、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比较这四个方面进行辨析,从而探索了中西传统角质审美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差异。






书名《钢桥疲劳与维护》


作者  吉伯海,傅中秋

出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6 357页

索书号 U448.36/4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六楼阅览室

简介   《钢桥疲劳与维护》系统介绍了钢桥疲劳基本理论和维护技术,是作者近十年来关于钢桥疲劳与维护研究的阶段成果。其中,理论研究方面包括疲劳开裂特征、基于实测车流的钢桥振动响应、焊接疲劳性能和构造对疲劳性能的影响;技术研究方面包括疲劳的评定技术、检测技术、钻孔止裂技术、冲击闭合技术、开裂修复技术,并对疲劳预防性维护进行了探讨。





书名《嵇文甫讲晚明思想史》

作者  嵇文甫

出版  南京 人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9  194页

索书号  B842.6-49/128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三楼阅览室

简介    嵇文甫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是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




书名《鸟藏》

作者  老王子

出版  四川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7  288页

索书号  I247.7/509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四楼阅览室

简介    内容包含13篇都市背景的短篇小说和20首现代诗。小说的主人公都是深陷荒诞境遇的普通人,却能赋予读者一种力量,让我们在面临困境时,既不依赖少年式的幻想,也不指望天才般的灵光乍现,而是依靠生命固有的韧性,勇敢与命运展开决斗。"




书名《雄关漫道》


作者  陈位洲

出版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7  314页

索书号  I247.7/531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四楼阅览室

简介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创作的短篇选集。作者通过对公务员、教师和农民等人群生活状态的描写,表现他们生活中的喜与悲,苦与乐,善与恶,有追求也有困惑,有抗争也有无奈。历史长河流变,生活形态常新,常变的表象连着深层里隐藏的永恒。作者通过对生活新常态的描写,力图解析人性的某些局限,拨亮人性的闪光,让生活在沉淀下享受美好,让苦难在奋斗中看到希望。本书各个短篇语言简练,结构巧妙,人物丰满,意象灵动,既有阅读下的丰盈享受,也有掩卷之余的绵长回味。





书名 《本色》


作者  乐嘉

出版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

版本  2019  389页

索书号  B848.6-49/17

藏书地点  高校校区图书馆三楼阅览室

简介    旨在让每位读者通过阅读,都可以籍由“自己做自己的一面镜子”,“活出真实的自己”。只有当人们走出“如果我改变了缺点,我就不是真实的我了”的误区后,才能有意愿有勇气有方法直面内心的软肋和局限,从而获得新生的力量。作者通过回顾成长之路,拿自己当案例,对自己每一次的心灵升级,都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坦白、深入的剖析。告诉读者每个人都可以和他一样,一步步找到自己、修炼自己,突破自己。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