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这部《设计手册》
形成于1953年
被当时的设计人员誉为电力“宝典”
对我国电力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具有奠基性与指导性意义
在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一段故事?
▲ 《信物百年》第十一集《不曾发行的设计手册》
新中国电力“宝典”
1953年,正午的阳光没有任何阻碍的挥洒下来,沈阳东陵的一座丘陵上,有一条声势浩大的人形长龙,喊着号子在山坡上不断行进着。仔细一看,队伍中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相隔两三米一个人,肩上扛着一根长长的导线。他们管这种施工放线叫做“耍大龙”,汗水浸透了每一个人的衣衫,他们的脸上却都是充满干劲儿的神采!
▲中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松东李送电工程
▲松东李送电工程参建人员学习技术要点
▲松东李线工程,冰天雪地中进行架线施工作业
1953年7月15日,“506”工程正式开工。设计人员边学边干,完成了我国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的设计任务。
自1950年成立,到1953年,东北院的设计人员还协助设计完成了抚顺发电厂,自主设计完成了齐齐哈尔电厂改建工程,通过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编制完成新中国第一本电力《设计手册》,并于1953年11月印制完成。
▲195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编号特12邮票一枚,纪念松东李线建成
这部《设计手册》因为是内部资料,没有对外发行,但被当时的设计人员誉为“电力宝典”,它对我国电力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具有奠基性与指导性意义,书中一些总的设计原则和规程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赞成兴建此坝”
在听完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的第二方案后,毛主席表示赞同,他指出:“在设计施工中,不要把长江变成短江,要做到三救:即救船(通航)、救水(防洪)、救鱼(解决中华鲟由下游到上游繁殖问题)。”
1970年8月20日,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党中央、国务院、毛主席呈送了《关于兴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周总理、几位副总理和有关部门,一致同意,并指示抓紧准备工作。
1970年12月26日凌晨,毛主席作出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12月30日,在长江西陵峡口,万炮齐鸣,代号为“三三〇工程”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十万军民人挑肩扛大会战。从此,我国水电建设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葛洲坝工程开工誓师大会
由于枢纽建筑物设计未明确,1972年,葛洲坝工程停工,通过更改设计,明确了坝体和枢纽按照“一体两翼”布置,葛洲坝于1974年底重新开工,1981年初,葛洲坝集团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截流长江的壮举。1988年,葛洲坝全部工程建设完工。
▲三峡水利枢纽
▲乌东德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
掌握高参数、大容量机组设计技术
▲1982年2月,赴美国联合开展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初设的部分技术人员合影。
作为设计技术转让负责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院长汤蕴琳率领团队,于1981年4月至1982年2月,到美国依柏斯库工程公司参与共同设计。
那期间,我国电力设计人员既研习典型设计、标准设计、流程规范等技术,又领会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这次学习,设计人员逐步掌握了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设计技术。
回国后,汤蕴琳详细整理学习资料,主持各设计院开设学习班,虽然从头学起并不容易,但大家都非常积极,铆足了劲头。
通过与国外厂商共同设计,我国首个30万千瓦、60万千瓦电站设备制造与设计技术“双引进”工程——山东石横电厂一期工程、安徽平圩电厂陆续开工建设,我国火电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逐渐迈向国产化进程,完成了从学到赶、从赶到超的“华丽转身”。
▲浙江玉环电厂,中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在核电领域,中国能建参与的常规岛设计和技术咨询工作,伴随中国核电一路同行。
20世纪80年代,中国能建全程参与了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选址,并承担了常规岛设计与建设。
▲秦山核电一期
五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松东李线”的建成,使我国站在了电网设计的高起点上,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中国电力建设者的精神特质一直延续。
▲刘天关(刘家峡—天水—关中)输电工程,我国第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
▲中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中国能建设计建设了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国内首个商业运行的太阳能塔式光热电站、世界上首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苏州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项目,主编的世界首部《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国家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助力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
1953年 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座发电厂——齐齐哈尔发电厂投运;
1954年 中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松东李22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
1972年 中国第一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关中输变电工程投运;
1981年 中国首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顶山至武昌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
1981年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这是人类首次截断长江;
1987年 亚洲第一条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1991年 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设的核电站——秦山核电厂一期投运;
1998年 中国20世纪建成的最大电站——二滩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
2005年 中国第一个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 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投运;
2006年 中国第一座国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厂—— 华能浙江玉环电厂投运;
2009年 世界第一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2010年 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南—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2011年 世界海拔最高、施工冻土最长、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施工难题最多的输变电工程——青藏交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2012年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
2014年 世界第一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四位于一体的新能源工程——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投运;
2015年 世界第一个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江苏泰州电厂二期二次再热工程投运;
2017年 中国自主设计、制造、建设、运营的首批百万千瓦的核电项目——福建福清核电厂一期工程投运;
2018年 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热电站——摩洛哥努奥三期光热电站投运;
2019年 世界第一个1000千伏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
2019年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2019年 中国出口海外并投入商运的首台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印尼芝拉扎电站三期工程投运;
2020年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
从松东李线到葛洲坝工程、秦山核电
再到特高压、“华龙一号”
一张张精细的规划蓝图
一座座巍峨的工程丰碑
从当年这本设计手册走出
一同延续到今天的
还有一代代中国能建人
艰苦创业、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敬业报国
的珍贵品质
从“中国第一”到“世界之最”
中国正从电力能源大国
向世界能源强国大步跨越
中国能建已经成为
全球能源企业中
一张格外闪亮的名片
当前
中国能建
正在聚焦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围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
新型电力系统
大力实施公司“146”战略
持续发挥全产业链优势
力争在推动能源革命上走在前列
为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
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