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求学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位老师,他们有的严肃,有的幽默;有的陪伴我们几年,有的只匆匆数月,总有一位老师让我们印象深刻,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是我国第37个教师节,我们选登了以“身边的好老师”为主题的省级获奖征文,祝福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一等奖
“美”雨润方塘,蔚然成“林”
——记“我身边的好老师”李美林老师
刘铃
李老师和蔼可亲,对学生总是不计回报的付出,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对学生好的事。学生说“李老师总是笑盈盈的,她总是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李老师担95级机22的班主任,班上有一个同学,就读期间不幸得了肾炎,医生建议休学一年,但是李永生本人非常焦虑与急切,考虑到家庭条件和时间的问题,他不想因为休学耽误学业。当时作为他班主任的李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安慰、鼓励并支持他一边就医一边完成学业,李老师给他联系了离学校不远的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因为肾炎病人吃的食物不能放盐,李老师就每天另外给他做不放盐的饭菜,持续了五十多天的时间,直到学生病情好转能正常饮食。
二等奖
刘翔:匠心育才 筑建未来
孙亮、邓力
在带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竞赛集训时,刘翔每晚都与学生泡在集训室查资料、看图纸、算数据、做总结,与学生一起并肩作战。他通过分析赛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方法,用“庖丁解牛”法将庞大的比赛项目细化成多个工种“模块”,划分类别,再按照考点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和得分项教给学生,既让学生能逐步吸收、反复锤炼知识要点,又帮助学生从竞赛中架构出完整的理论体系,使理论在竞赛实践中融会贯通、驾轻就熟,达到细致入微的效果。后来,他带的学生获得了202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一等奖。
谢复兴:疫情隔不断湘藏情,线上教学展仁爱心
邓力、孙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谢复兴立即与山南二职取得联系,主动请缨牵头协助山南二职开展建筑装饰专业网络微课建设工作,随后组织团队全体教师与山南建筑装饰专业团队教师取得联系,召开网络视频会议,分工部署、集体研讨、一对一精准对接,结合藏族学生学习实际和网课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优化,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协助山南二职高质量完成建筑装饰专业所有微课制作和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成为了山南市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里程碑式标志。当这些微课第一时间呈现到山南二职的师生手中时,他们被谢复兴老师及其团队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尚的师德师风深深震撼到了,受到山南二职师生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
谢复兴老师指导学科组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研讨
三等奖
她与她的“三颗心”
——我身边的好老师罗平
宋名希
从教多年,罗老师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爱心培育学生。有的学生起点低、有厌学现象,本着“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态度,罗老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罗老师在课上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课堂教学,因此在罗老师课上没有睡觉的学生,都在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在筹备技能竞赛期间,罗老师经常带着学生在工作室进行比赛练习,经常练习到深夜,节假日也陪着学生一起泡在工作室。罗老师常说,要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也必须率先垂范,这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罗平老师所在队伍荣获竞赛三等奖
初心不改 责任在肩
——记市政与路桥工程系黄美燕老师
黄光明
2015年9月,黄老师将课改成果在课堂上实践,期间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习惯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突然要做大量的任务,有点畏难心理;比如现在要分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没有团结意识等等。她经过反复思考,针对学生的畏难心理将课程的任务细化,由简到难,让学生在做出简单任务时树立信心,一步一步进行下去;针对不团结现象,设置了分组评价考核体系,每个学生的成绩与组员的表现有关,从开始的强制讨论到后面的习惯讨论。“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困难与成功同在,黄老师在2015年“公开课”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全校师生的关注,同时也开启了市政与路桥工程系教学模式改革的新纪元。
黄美燕老师
我身边的好老师——李曾辉老师
宁群华
141门在线课程、368名教师、8759名学生;16周、87168课时、累计上传资源素材604808个、课堂活动总量为3287757人次……这是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基本数据,也是李曾辉组织全体师生共同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有效落实停课不停学,搭建我院线上教学组织与实施“一二三四五”模式所取得的成果。疫情期间,他是“不孝顺”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岳父去世他只请了一天假就重回工作岗位,小孩生病他不能陪在身边,只是安慰一下就继续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被评为湖南建工集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李曾辉老师
优胜奖
人类灵魂工程师
——记建筑设备工程系副教授左辉
谌珍
她是良师益友,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第一次通话,当时想找她做我传帮带的老师,可当时她正送他儿子去外地上学,在电话里头她谦虚但真诚的回答着我的各种疑问,就这样我们很愉快的确认了师徒关系。在我第一次听她的课的时候,我找了个最靠边的座位坐了下来,跟着她的思路慢慢的融入课堂,她对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知识重点的地方讲解的也非常透彻,将知识娓娓道来,学生们也非常愿意听,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下课时间,我突然觉得45分钟的课堂是如此之快,课后大家也还沉浸在做作业的乐趣中,横道图、网络图的绘制与计算这种看似复杂的课在她深动的讲解下大家能够熟悉掌握。
一片丹心育桃李,薪火传承铸师魂
——记身边的好老师刘琳
贺达
让我最为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新进教师讲课比赛。作为《水处理工程技术》任课老师,我选择的课题是“净水厂的设计”,当时就选案例和师傅(刘琳)探讨了很久,因为同学们很少实地看过水厂,师傅和我一直思考如何将水厂的工艺直观展现给同学,后来我们找到了汝城县第二水厂作为实例。事实证明,通过详实的图例影像重现了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水处理工艺的印象,提升了教学效果。难得的是,汝城正是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红色圣地,很好的契合了课堂的思政教育,课后同学们给我的留言:“贺老师的课很生动,也很好理解”,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认可与信赖,这也得益于师傅的谆谆教导。
教书育人 吐露芬芳
——记我身边的好老师唐芳
李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热爱教育,用心工作,以执着的事业情怀、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勉的工作作风和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屡创佳绩;作为教师,她以粉笔为媒,以课堂为媒介,从教23年来,同其他老师一样,她最热爱的仍是三尺讲台,所谓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三尺讲台上的她除了传授知识,更关注的是教导学生们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她在主持“双高”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等省、市级课题多项,独著编著出版著作教材近10部,在《混凝土》发表《BIM技术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等论文30余篇,多次指导带领学生获湖南省信息素养大赛荣誉。
唐芳老师